人形机器人如何跑好产业“马拉松”?
时间:2025-01-26 20:19:57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智园的优必选总部,工作人员对人形机器人进行测试。资料照片

  与清丽秀美的凉水河为伴,跨过北京亦庄“地标”文博大桥,奔跑在“网红打卡地”泡桐大道……2025年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在亦庄开跑。这场比赛中,将有12000名半程马拉松比赛选手和近20家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代表队共同参赛跑过20余公里,让各界感受到“科技+运动”的潮流新风尚。

  机器人“跑马”是我国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缩影。作为融合了前沿科技的创新产物,人形机器人正站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工业、家庭、养老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乃至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跑步”前行

  迈开腿上下坡,多种路况下平稳行走、奔跑,在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仅仅过了半年多,人形机器人“天工”的跑步速度已经从每小时6公里跃升到每小时10公里,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12公里,升级速度让人惊叹。

  “创新中心正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业内头部企业等,在本体开发、具身大脑、具身小脑、具身数据集等领域共研共创。”在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看来,人形机器人经过几轮迭代,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觉得人形机器人的风口来了。”

  日前,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指出,历经多年发展及技术迭代,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不断探索,产业链加速构建和优化,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处于创新爆发期,特别是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的效果愈加彰显,通过充分挖掘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特种行业、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可拉动新消费,催生新产业,扩大新就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政策环境方面,相关部委出台多项政策,引领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地方政府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跟进,推出相关政策,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强支撑。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等发展目标。

  地方层面,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北京亦庄布局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拥有机器人生态企业140余家,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和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上海提出采用“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企业”方式布局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徽围绕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测评”全方位全链条技术布局,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两大省级平台获批成立;浙江提出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根据第三方数据,目前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70万家,优必选、小米等一批国产人形机器人纷纷亮相。

  站稳“高地”仍要迈过三道坎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掌握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当前还面临技术储备匮乏、资金供给不足、产业布局分散等方面挑战。

  在核心技术创新层面,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关键部件上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如高精度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的功率密度、高端传感器性能等仍显不足,可能对人形机器人的性能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速度得益于技术的创新和储备,特别是在芯片研发、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和创新技术领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是现在技术融合的关键,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方向。”

  目前,特斯拉、OpenAI、亚马逊、英伟达等公司都在参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且出现各大公司强强联合的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虽然积极投入研发,但在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需要资金支持,再加上人形机器人的结构硬件成本高,有时候靠企业单打独斗难以持久,还会加重企业的经营压力。

  一些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放眼全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有人形机器人产业分布,各地都凭借在高校、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和产业链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全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但也存在部分产业环节布局分散,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聚集效应难以发挥等问题。

  目前,各地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破解这些难题。北京亦庄设立了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先后落地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全国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机器人大世界”、北京首家类人机器人育新机基地等,逐步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上海依托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组织技术攻关,打造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底座,推动数据采集和场景开放,给人形机器人创新带来生态空间。

  多策并举加速应用落地

  人形机器人是世界科技领域极具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正在快速迭代,在支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支持、加快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加大投入,将有效推动产业化进程加速。

  “要进一步推动底层技术突破,做大应用市场。”焦继超认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可以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助力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实现规模量产。

  在产业链发展方面,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副局长马宁认为,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创新发展的基础。例如,北京经开区通过“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个平台、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批项目”的专业化服务的工作机制,正在推动形成以人形机器人为重点的子赛道、以系统集成企业为引领、本体及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多层次举措最大化发挥政策效能。

  一些受访的专家和业界人士还建议,进一步促进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验室,引领高校开展人形机器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积极吸纳海外人才,在教育、医疗、创新保护等方面提供更好科研环境。

标签:

  • 上一篇文章:中国空间站首份“述职报告”发布
  • 下一篇文章:最后一页
  • 生活指南
  • ​西平县安防办对全县电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检查

    为进一步消除电气安全隐患,遏制电气火灾事故高发态势,1月17日,西平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五起侵犯商业秘密典型案例

    中新网12月31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加强商业秘密保

  • 西峡县法院:柔性司法解真意 法理容情定居所

    在纷繁的家事纠纷中,每一个案件不仅是冰冷条文的演绎,而是真实人生的

  • “两新”政策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汪文正)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日前发

  • “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岳麓书院举行

    湘江之滨,潮水奔涌;岳麓山脚,思想激荡。11月2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

  • 文化中国行丨建湖杂技:传承至今的力量与美

    中国杂技之乡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是南派杂技发源地。在建湖杂技传承

  • 观察:山东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船企主动求变:出坞!向着清洁能源转型

    山东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船企主动求变——出坞!向着清洁

  • 湖南省科技馆国庆迎客满,互动活动趣味多

    国庆长假已开启,湖南省科技场馆也迎来参观热潮。国庆假期前三日,

  • 为什么要在高原上建风电?记者探访世界海拔最高风电站_天天看热讯

    这个假期,总台新闻频道派出记者,去打卡一些特殊的景点,都是一些

  • 部分海外品牌中国市场“失宠”

    由于创新应用和营销手段不足,手机、美妆、食品等多行业海外消费品

  • 国家统计局: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0.5%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

  • ​学纪 知纪 明纪 守纪——西平县柏城杨庄小学党支部开展6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环球微动态

    为深入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以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迎接党

  • ​西平县应急管理局:法在身边 “典”亮生活_全球最资讯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民

  • ​西平县柏苑办事处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工作

    近段时间,西平县柏苑街道以高度的责任感,坚持多措并举、长效推进,倾

  • 贵州黔西南州:拟挖掘农民工购房潜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购房

    10月13日,贵州省黔西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

  • 上海二中持刀伤人最新 上海19岁男生持刀划伤同学被控制 基本情况讲解

    1、上海二中持刀伤人最新2、上海19岁男生持刀划伤同学被控制3、以上就

  • 民生
    • 电子产品“国补”落地 手机、平板、家电换新潮来袭

    • 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榜单在深圳揭晓 讲好文学精彩故事

    • 16万公里铁路,托举起流动的中国|今日最新

    • 2024中国创交会技术经理人峰会在广州举行 当前速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