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塑料污染,中国在行动!
时间:2025-06-07 11:23:53来源:科技日报
编者按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我国在全世界减少塑料污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年来,我国从生产、使用、回收、处置、清理等各个环节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塑料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本报推出特别策划,讲述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方法、经验,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与进展。

去超市买菜,尽量用自己带的布袋子,而不用塑料袋;喝奶茶等饮料,用纸吸管或不用塑料吸管;在生活垃圾分类时,把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单独分出,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内……目前,我国公众为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行动。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杜欢政教授说,在塑料污染治理领域,我国已形成“法律—政策—标准”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文件,并将塑料污染治理范围从零售餐饮扩展至电商、外卖等新兴领域,建立全链条管理网络。

针对塑料污染治理,我国部分地区进行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上海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要求企业承担包装物回收义务,试点企业包装减量率达20%;海南试点全域禁塑,构建“法规+标准+替代产品+回收体系”闭环模式,替代产品认证企业超过80家,生物降解塑料供应链初步形成。

快递和外卖业是污染主要来源

塑料污染问题已逐渐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极大危害。塑料垃圾在海洋中会分解成微塑料,释放出双酚A(BPA)等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塑料渔网会缠绕海龟等海洋生物,致其死亡;塑料垃圾覆盖海底,会破坏珊瑚礁等生物的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在农业领域,塑料地膜和包装材料的使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土壤污染等问题。

当前,我国塑料污染形势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废塑料产生量约为6200万吨,其中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较2022年增加100万吨,同比增加5.6%。但是废塑料回收率依然较低,仅为30%左右,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市场还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杜欢政说,快递和外卖行业是我国主要塑料污染源之一。据某外卖平台数据,该平台一年有170亿份外卖订单,近70%使用塑料餐盒,产生160万吨塑料垃圾。

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南青表示,塑料最大的用途是包装,其次是建筑材料和纺织。因此,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产品二次包装问题不容忽视。电商平台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使用者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共享或租赁模式减少塑料等包装材料的使用,并将使用过的包装材料送回到循环再利用闭环体系中,而不是让这些塑料包装材料作为废弃物进入到环境中。

新技术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杜欢政说,当前,我国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1月,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进入生产阶段。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步法”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技术,可直接将农膜、包装袋等混合废塑料制成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如丙烯、乙烯、丁烯和混合芳烃等,而且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全过程无氯污染、超低能耗。

该公司科研负责人张金庆博士说,以往的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大部分都是“两步法”,流程长、损失大,而“一步法”缩短了流程,投资小、附加值高,且绿色环保。

据测算,每回收1公斤废塑料,可减少1公斤固体废弃物填埋量或焚烧量,并产出相当于3公斤原油裂解的化工原料。

数字化技术也大幅提升了塑料污染治理和再利用效率。

傍晚退潮时分,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黄礁岛的海滩上出现了随海水而来的塑料瓶,身穿蓝色马甲的74岁渔民陈夏芳赶紧上前,用夹子一个个捡起来装进回收袋,戴在胸前的GPS摄像头完整记录下捡拾过程和位置。陈夏芳等渔民把捡来的塑料瓶,送到附近的“小蓝之家”——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项目中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站点。

接下来,这些塑料瓶等塑料垃圾经压缩后会被送到再生企业,经深度清洗后熔融造粒。造粒后的成品塑料粒子可用于包装材料、工业制造、服装家纺等领域。

在区块链、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加持下,这些海洋塑料垃圾实现了“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变得“来路清晰”。随后海洋塑料再生粒子被注重环保减碳的国际头部企业,以高出传统再生塑料的价格采购。高值利用的收益,将反哺给源头收集海洋塑料的民众,让渔民有钱赚、企业有动力,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由此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2023年,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项目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为解决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公众参与“减塑”有多种路径

在塑料污染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蒋南青解释道,塑料本身是可回收再利用的,但如果消费者不把使用后的塑料送回的话,塑料回收再利用的链条就无法实现闭环。

杜欢政说,公众参与塑料污染治理有多种路径。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可以通过“源头减量+绿色消费”减少塑料消费,比如,自备可重复使用的布袋、水杯、餐具等,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支持环保认证产品,如购买含30%再生塑料的服装,或使用可降解包装商品,倒逼塑料产业链转型。

社区可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等互动活动,提升公众“减塑”意识;发放《家庭减塑指南》,引导居民从日常消费端减少塑料的产生;配合相关企业完善社区回收设施,建立塑料分类、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

公众还可以通过线上政务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出“减塑”建议,或通过举报违规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抵制含塑料微珠的洗护产品等方式,参与“减塑”和强化监督。

标签:

生活指南
  • 新华酒业周报┃洋河、仰韶、四特等推出新品;西凤酒开展“壮腰部”专项工作;复星计划携手中酒协打造“世界名酒上海中心”

     本周(5月24—30日)仰韶酒业发布消息,称即将推出高线光瓶仰

  • 谷雨“雨亭”亮相上海 传递科学护肤中式表达

    时逢谷雨,蓬勃向生。上海,西岸梦中心。一座蕴含禅意美学的中式亭

  • “瓷源茶乡 生态浮梁” 江西省浮梁县亮相《300秒看家乡》

     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委书记程新宇走进《300秒看家乡》

  • 美国股指期货短暂上涨后下跌 花旗分析师提示市场波动风险

    亚洲交易时段盘中,美国股指期货短暂上涨后下跌,纳斯达克100指数期

  • 山东深化“产业+人才”引才模式 以“人才链”衔接“创新链”

    近日,在位于聊城市临清市的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的精细轴承全自动

  • 10位外企高管话两会:扎根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也是外界倾听中国声音的机会。扩内

  • 天津大学研发可控手性石墨烯卷为自旋电子学开辟新路径

    中新网天津2月25日电 (记者 孙玲玲)记者2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日前

  • 驻马店市驿城区沙河店镇:节后“燃”情守护 拧紧安全“阀门”

    春节假期结束,为保障居民在节后的用气安全,及时消除各类燃气安全隐患

  • 国家税务总局:2024年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6万亿元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

  • 中国队包揽女子速度滑冰1500米前三 三面国旗亚冬赛场同时升起!

    中新网哈尔滨2月8日电(王妮娜)8日,哈尔滨亚冬会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

  • 教育惩戒学生应秉持合法适度原则

    学生在校期间扎、咬同学,老师发现后对其批评并要求其道歉,因态度

  • ​西平县安防办对全县电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检查

    为进一步消除电气安全隐患,遏制电气火灾事故高发态势,1月17日,西平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五起侵犯商业秘密典型案例

    中新网12月31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加强商业秘密保

  • 西峡县法院:柔性司法解真意 法理容情定居所

    在纷繁的家事纠纷中,每一个案件不仅是冰冷条文的演绎,而是真实人生的

  • “两新”政策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汪文正)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日前发

  • “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岳麓书院举行

    湘江之滨,潮水奔涌;岳麓山脚,思想激荡。11月2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

  • 民生
    • 清明假期北京文娱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6%

    •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AI“幻觉”具有两面性

    • 无声的反击,美国人为何流行起了“不购物”?

    • 电子产品“国补”落地 手机、平板、家电换新潮来袭